我国在稀土尾矿浸出化学物质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方面取得进展
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稀土采矿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降低了土壤质量,还可导致矿堆浸出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等)随径流和泥沙发生迁移,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然而,矿堆区浸出污染物沿水流路径的分布特征和迁移机制尚不明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赣南一稀土尾矿区开展实验,基于对天然降雨事件后径流、泥沙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了矿堆浸出物(NH4+和SO42-)沿水流路径的分布特征及迁移
0评论2022-05-23153
稀土院稀土镁合金中试线实现新突破
稀土镁合金中试线实现冷室压铸系统调试完毕并具备产业化制备能力,近日,我院顺利完成德国富来FRECH-QC830冷室压铸系统的调试工作,确保稀土镁合金压铸项目的正常推进,为下一步开展稀土镁合金压铸产品的工艺试验提供保障。压铸是一种精密的高效率铸造方法,由压铸铸成的产品质量好,表面精度高,组织致密,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近些年,随着轻量化的需求,压铸镁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和3C产品
0评论2022-05-23462
3D打印,从钕铁硼循环经济模式开始?
总部位于达拉斯的Momentum Technologies(动量技术公司)已经获得了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3D打印技术许可,并计划生产第一个由可再生材料制成的3d打印磁铁,用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高速铁路。动量技术公司已经拥有非独家授权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3D打印磁铁技术,并计划将首个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3D打印磁铁商业化。ORNL已经证明,3D打印的磁铁可以比传统方法制造的磁铁更好,可以用于电动汽车
0评论2022-05-23171
都有为:医疗磁性材料淄博应用广泛发展快
都有为:医疗磁性材料淄博应用广泛发展快9月10日上午,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都有为对记者表示,他多次来淄参加新材料论坛,淄博近年来的变化让他吃惊,尤其是在磁性医疗器械及新技术领域,淄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都有为院士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
0评论2022-05-23309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研发最新进展
上转换发光是通过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波长光子(通常为低能量近红外光)来实现一个短波长(高能量可见光)光子发射的反斯托克斯过程。从1959年Bloembergen N第一次提出概念上的红外量子计数器器件,至今,研究人员已经在大部分稀土元素、一些过渡金属化合物、锕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有机染料发现了上转换发光现象。这些上转换发光过程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实现:双光子吸收(STPA),二次谐波产生(SHG),激发
0评论2022-05-23296
同济大学闫冰教授出版专著系统总结光功能稀土杂化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闫冰教授出版专著系统总结光功能稀土杂化材料最新研究进展日前,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闫冰教授独立撰写的英文学术专著《Photofunctional Rare Earth Hybrid Materials》在Springer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统概括和总结了光功能稀土杂化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闫冰教授课题组近15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该书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前
0评论2022-05-23197
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将钕铁硼用于磁外科,国际首创磁外科系列技术再获重大突破
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创磁压榨狭窄胆道疏通技术”和“世界首例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技术”之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磁压榨系列技术上再获重大突破。昨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为一名良性胆道截断闭锁患者实施了磁压榨再通手术并宣告成功。按常规治疗方案,该患者需开腹行胆肠吻合术,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生们凭借多年的磁外科创新研究,根据患者胆道闭锁情况,
0评论2022-05-23410
利用铁泥、稀土废酸制备稀土复合氧化铁红新技术
目前我国稀土的提取普遍采用浓硫酸高温焙烧-酸浸技术(也称为“三代”酸法稀土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硫酸,不仅处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还含有Fe和RE元素,若只是简单处理然后排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因此,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稀土废酸资源对稀土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钢铁企业产生的铁泥为原料,通过与废硫酸反应,借助水热法技术,制备重防腐型稀土复合氧化铁,进而实现废硫酸
0评论2022-05-23154
甘肃稀土:钕铁硼项目拟获白银市科技项目立项
近日,白银市对2017年拟立项的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时间10月25日-10月31日,联系电话:0943-8227007。由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方中心作为负责人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性能提升及产业化研究”拟予以立项。
0评论2022-05-23267
中国钕铁硼企业之最强大的无氧工艺
摘要:正海磁材(300224)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对设备进行二次技术改造,开发出了接近无氧的生产工艺,即“正海无氧工艺”,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该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或N2进行保护,。正海磁材(300224)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对设备进行二次技术改造,开发出了接近无氧的生产工艺,即“正海无氧工艺”,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该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或N2进行保护,可将磁体中的氧含量控制在
0评论2022-05-23249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性能提升及产业化研究
近日,白银市对2017年拟立项的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时间10月25日-10月31日,联系电话:0943-8227007。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方中心作为负责人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性能提升及产业化研究”拟予以立项。
0评论2022-05-23199
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钨锡、稀有、稀土多金属矿找矿突破与科技创新
通过项目实施,在南岭东段地区找到了南山坑大型钨锡矿床和良源大型铌钽矿床,圈定了资源潜力较大的陂头稀土矿找矿远景区,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重大突破。通过对该区高分异花岗岩和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高分异式钨锡-稀有金属矿床和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创新性研究,建立了南岭东段地区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综合成矿模型,为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钨锡、稀有金属矿找矿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经验示范。1. 项目
0评论2022-05-23162
中车唐山公司北京S1线磁浮列车进行在轨测试
中车唐山公司北京S1线磁浮列车进行在轨测试8月5日,中车唐山公司北京S1线中低速磁浮列车进行了首次区间在轨测试,年底可实现7站6区间载客试运营,从门头沟方向乘坐S1线,十几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苹果园。S1线是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一期工程全长10.2公里,可以与6号线、1号线相接,自西向东分设石门营、小园、矿务局、上岸村、石龙路、四道桥、金安桥、苹果园8座车站。首批10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全部由中车唐山
0评论2022-05-23274
长春光机所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研究获进展
长春光机所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研究获进展随着大型光学望远镜口径的增加,其探测能力和成像分辨力的不断提升对望远镜跟踪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大口径望远镜低速、平稳跟踪的需要,伺服控制系统的驱动单元通常采用具有转动惯量比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调速范围宽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然而,由于齿槽转矩、磁通谐波以及电流检测误差等因素引起的转矩脉动会引起电机转速的波动,导致伺服控制系统跟踪性能的
0评论2022-05-23132
刚刚,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在中国诞生,震惊世界!
刚刚,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在中国诞生,震惊世界!石墨烯显示屏在中国诞生北京时间2017年7月31日消息,国内的奥翼电子公司率先将石墨烯用于显示技术,研制出了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这使我国在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标志着我国在石墨烯显示应用上走在了世界前沿。事实上,这并不是奥翼电子第一次被人所知晓。早在去年其就宣布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而且该电子纸可与柔性
0评论2022-05-23505
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入选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
10月18日,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了《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7年度)》,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应急救援及公共安全等6个领域,包括: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3D打印技术、高热导率、耐高温、高压新兴材料—碳化硅(SiC)单晶片、防腐水性涂料、超高导热石墨材料等150项军用技术。其中,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九研究所的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成功入选2017年
0评论2022-05-23459
中国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永磁驱动盾构机再获订单
中国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永磁驱动盾构机再获订单一年前,2016年8月14日,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宣称,全球首套盾构机永磁同步电机在公司研制成功,并顺利交付客户实现装载试运行。这标志着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在盾构机永磁驱动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近日,2017年8月9日,从中车株洲电机公司传来消息,在其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盾构机永磁电机在武汉地铁2号线成功运行1周年之际,他们再次获得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多批次盾
0评论2022-05-2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