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孟津县会盟镇的洛阳铜一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一张张银白、铜黄两色相间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隔板缓缓下线,经过严格检查后,它们将被送往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企业。
“多亏院士在企业一个个发展关键节点上的点拨,让我们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如今企业新能源汽车板块产品销量猛增,预计今年企业全年销量同比增幅在20%以上。”企业副总工程师王项话语中带着感激。1 是工作站,更是平台引进一位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带旺一个产业。这是发生在洛阳铜一公司的真实故事。
洛阳铜一公司是从事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导电、导热、电子、通信、建筑、厨具、电池等领域。
“工作站为我们提供了合作研发的平台。”王项说,2012年,河南省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士工作站成立,不仅引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稀土材料冶金学科带头人之一张国成,还引来了就职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院士团队人员。只有告别“低端重复”,才能摘得发展果实。那一年,企业依托院士工作站进军铜铝复合板带箔研发的“无人区”。
我国多铝少铜,铜铝复合板带箔成本低、可以替代纯铜,在装饰、导电、导热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一面是铜,一面是铝,怎样才能将它们牢牢地复合在一起,这个难题当时在国内无人能彻底破解。在张国成院士的牵线搭桥下,企业和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的院士团队成员开展合作研发,一举解决了铜铝复合箔材的轧制和热处理、复合材料板型控制、轧制油选择、润滑工艺调整、热处理协同等问题,帮助企业成功啃下铜铝复合这一技术上的“硬骨头”。 在国际上首次生产出1米宽的铜铝复合板带,首次将铜铝复合材料轧制成0.08毫米厚的箔材,获得2015年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铜铝复合板带国家标准……一项项行业第一,成就了这家企业在铜铝复合新材料领域“隐形冠军”的行业地位。2 一句话带来近3000万元效益
一字千金——这是王项对张国成院士的高度评价。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的铜铝接头,长期使用会发生蠕变即缓慢形变的现象,会造成接触不良、设备运转故障。由于拆机维修费高昂,如果不能直击铜铝复合材料这一市场“痛点”,长久下去产品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为了避免出现蠕变,同时又要保持高导电性,需要在铝中加入某种稀土材料。然而,稀土材料种类繁多,如果一个个去试,将大大提高研发成本,增大风险。在企业技术人员困惑的时候,企业负责人拜访了张国成院士。作为我国著名的稀土冶金学术泰斗,张国成院士的一句话,让研发思路豁然开朗:“加入铈的混合稀土,能兼具导电性和经济性。” 简单地说,就是产品性能好,市场又埋单。就是这句话,让企业研发“柳暗花明”,在短时间内突破了铜铝复合材料加入稀土恢复导电性的相关技术,抢占了市场先机。
自2013年以来,洛阳铜一公司依托该技术研发的产品已累计销售600余吨,实现效益近3000万元! 3 为企业打开新能源电池领域大门
在王项看来,院士介绍的人,一定是能帮大忙的人。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锂电池企业找到洛阳铜一公司,希望借助这家企业在铜铝复合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研发出让动力电池阴阳极实现稳定链接的铜铝复合隔板。原来,新能源汽车的长时间颠簸、高温运行,造成电池阴阳极铜和铝接触点的脱落、氧化甚至失效。统计数据显示,很多锂电池的故障不是电池本身造成的,而是电池串并联的接触点失效造成的。“刚开始接手时,一头雾水,心里没底。”王项说,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研发投入多不多?研发失败了怎么办?即便研发成功了,推向市场后能不能赚钱?一个个问题摆在企业面前。
企业负责人再一次找到了张国成院士。在院士的牵线搭桥下,企业和北京化工大学的专家取得了联系。“这位专家是锂电池行业的业内人士,在咨询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锂电池行业的技术和‘痛点’,让研发少走了不少弯路。”王项说。突破新能源电池隔板生产技术后,企业新能源板块产品销售突飞猛进。
保守估计,企业今年新能源板块产品可实现10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销售对象包括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锂电池生产企业,让企业搭上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时下,企业依托院士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展了铜铅复合板带研发,参与起草铜铅复合板国家标准,未来有望再次填补国内空白,引领行业创新。